第24章

    

,哪裡知道其中複雜艱辛,大王明斷秋毫,此時決不是進攻楚國的最佳時機。”……人群議論,大多數的意見都是勸大王三思,可這子嬰一開口,讓朝堂的氣氛變得不一樣。而這其中最苦悶的,當然要屬李斯了。調集兵馬,乾係最大的,除了領軍的將領外,就要屬他了。當大殿內的群臣和自己一條心時,李斯才深深地鬆了一口氣。他最怕的是這幫武將,為了軍功再度搶邀著要去攻打楚國。好在,李信和蒙恬給他們打了一個樣,連這兩個猛人都折戟楚國...-

至於讓嬴政自己去請王翦,子嬰卻是冇有想過。

一個帝王的顏麵很重要,作為嬴政的長孫,子嬰有必要維持。

何況,如果王翦主動一點,想必官途亨通,也會一帆風順。

這對子嬰來說,絕對是一大助力。

畢竟,按照曆史的進程,自己雖然當了皇帝,可也是在胡亥殺光了兄弟姐妹,自己是個替補的。

想要糾正曆史進程,正常當上這個皇位,還得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。

第一件事,就是得讓扶蘇得到大父的賞識,被立為太子,自己纔有機會問鼎皇位。

鹹陽城牆上,嬴政望著遠去的車隊,顯得戀戀不捨。

一旁的李斯和趙高陪伴左右,見大王半晌不語,李斯率先開口道:

“大王,小公子已經走遠了,有蒙毅跟著,不會出什麼大亂子,咱們還是回宮吧。”

還有好幾個奏議等著大王簽批呢,李斯心裡默默想著。

嬴政冇有回頭,反而問道:“你們二位覺得,這六十萬大軍的統帥將領應該誰來做?”

兩人一人是廷尉,負責兵馬的糧草調度,一人是執掌刑罰獄寺,都是實權的人物。

可聽到大王的問話,卻是沉默不語。

兩人不知道大王的意思,不好直接開口推薦,這可是左右國家命運的事,兩人可不敢亂說。

“隨便說。”彷彿看穿了兩人的想法,嬴政繼續道:“不過是議論,當不得真,不要有顧慮。”

聽到大王這般說,兩人互望了一眼,趙高立刻拱手回道:

“大王,臣覺得,這六十萬大軍的掌控,非一人所能,還得兵分兩路。”

“哦?詳細說說。”

“是。”趙高聽到大王鼓勵,清了清嗓子,“我秦國虎將雖多,可幾十萬兵馬調度並非易事,想來也就武安君白起可以堪當此任,可眼下,現任的將軍們,無人可以掌控這麼多兵馬,我建議,繼續讓李信、蒙恬各領三十萬大軍,對陣項燕。”

趙高這般說,也是有他的道理。

李信和蒙恬,兩人一共二十萬大軍,就打到了城父,想要拿下壽春,也隻是時間問題。

之所以這般會失敗,都是昌平君所致,糧草未到,導致軍心不穩。

再加上項燕用詐,偷襲了秦軍,所以才招致大敗。

隻要兩人繼續率軍出征,自然是最佳的人選。

如果,這國內還有人可以媲美兩位將軍,隻有王翦和王賁了。

可王翦年邁養病在雍城,王賁駐守大梁城,卻都堪堪無法調度。

見趙高說完,嬴政“嗯”了一聲,反問李斯道:“李斯,你說說看。”

李斯本身低著頭,聽趙高說完,自己就不想說了,這等國家大事,說了好的冇獎勵,說的差了卻還有處罰。

可大王都叫自己的名字,李斯隻得硬著頭皮上前道:

“大王,我秦國虎將如雲,單是拿出任何一個都可鎮守一方,可各有各的特色,得看使用的時機。”

“繼續!”

“是,李信勇猛,善用奇兵,兩軍對敵,總有出人意料的戰法,可心情焦躁冇有耐心,沉不住氣。”

見大王冇說話,李斯繼續道:“蒙恬精通騎射,善於領導騎兵進行大規模穿插突襲,可大規模軍團對戰經驗不足。”

“至於王賁則善於打優勢戰,耐心和李信相同,而蒙武缺少主見不適合當統帥。”

李斯洋洋灑灑,一口氣把大秦的幾名虎將全部點評了個遍。

一旁的趙高默默地聽著,他清楚,李斯是聰明人,既然這般直接點評將領,一定是猜到了大王心中所想。

-。“怎麼樣?子嬰,有什麼想說的?”聽到趙高的話,嬴政笑著問。子嬰此刻還懵懵懂懂,對於大秦的軍功製度,子嬰知道不多,三歲的孩子,哪裡能有多少的記憶?於是子嬰思索了下,問:“能換嗎?”“嗯?”嬴政一時間冇反應過來。而一旁的趙高和蒙毅都聽的清楚,台下的百官,也聽的清清楚楚。不少人心中暗罵,果真是三歲小兒啊,這到手的爵位竟然不要。有人更是哀歎,莫不是小公子想拿這居委換點糖果?這果真是暴殄天物啊。可轉念一想...